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化工舆情网!
化工舆情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化工书籍 > 正文

新显微镜可实时捕捉纳米尺度生物活动

发布时间:2024-11-15 来源: 河北省科学技术厅 作者:佚名

  

  科技日报北京11月12日电(记者刘霞)荷兰拉德堡德大学科学家成功研制出一款新型显微镜,让科学家首次能实时捕捉到生物过程的精彩瞬间,例如观察蛋白质复合物在行动中的“模样”。这台显微镜或许能让科学家见证新冠疫苗如何进入细胞、捕捉动脉钙化如何悄然发生,为推动生物与医学研究带来新工具。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先进功能材料》杂志。

  此前使用显微镜时,科学家常面临“鱼或熊掌”的抉择:要么在分子水平观察冷冻且静止样品的细节;要么观察活生生移动的样品,但细节要粗糙很多。

  团队解释说,电子显微镜虽然能观察精细的蛋白质复合物,但其电子束会损坏生物材料及其周围流体,因此无法长时间观察材料内发生的过程。为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尝试在材料周围包裹一层石墨烯保护层,以尽量减少电子束的“杀伤力”。但一旦用上保护膜,生物过程就会立即开始。他们必须争分夺秒赶到显微镜前,在生物组织中精准定位,并调试好显微镜。这个过程至少需要半个小时,而在此期间,生物过程或许已经结束。

  面对这些挑战,团队巧妙设计了一套应对方案:他们先在样品组织周围涂上一层石墨烯,并立即将其冷冻,让生物过程暂停;然后,他们使用一台光学显微镜来锁定想要观察的特定区域;接着再将样品置于新开发的电子显微镜内。设置妥当后,他们加热材料,重新激活生物过程,新型显微镜则能在纳米尺度直接可视化生物过程。

  此次团队借助新型显微镜,揭示了在可能导致动脉和主动脉瓣钙化的生物过程中,钙是如何沉积的。

  团队解释说,除完全瓣膜置换术外,主动脉瓣钙化目前尚无其他疗法,因为科学家对此类钙化知之甚少。他们计划开发出一种“芯片上的心脏瓣膜”,并利用新型显微镜深入探究其中的奥秘。

  【总编辑圈点】

  生物过程复杂而多样,它有完整的“起承转合”,但受限于观察工具,人类无法对更微小尺度的生物动态过程进行观察,无缘得见纳米级生物活动的奥妙。突破的方法,就是研发新仪器,开发新观察方法。此次,科研人员创新性地冰冻了包裹待观察组织的石墨烯,待到观察条件具备后,再将其解冻,让生物过程重新开始。他们由此看到了此前不曾了解的钙的沉积形式。实验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仪器,好的仪器能在解决科学问题上发挥关键作用。

  


原文链接:https://kjt.hebei.gov.cn/www/kxpj22/kjqy89/324053/index.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化工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727675229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