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菲乳业智能立体库,依靠人工智能自动化操作。庞丽鑫/摄
9月17日,在广西天山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智能生产车间内,经过切割、邦定、AOI检测等智能化生产流程,一片片精密的液晶显示器件快速产出,整个流程高效有序。
走进灵山县双鸣谷灵山香鸡产业示范区,现代化养殖的活力扑面而来:负压水帘通风系统送出清爽气流,自动投料系统沿着轨道匀速移动,自动集蛋设备正将新鲜鸡蛋传送至收集箱……依托这些智能设备,该基地实现年产优质鸡苗5000万羽、生物有机肥2万吨。
这一幕幕生动的场景,正是灵山县深入实施“人工智能+千行百业”行动,推动县域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鲜活写照。面对传统行业效率瓶颈、模式固化等痛点,灵山县主动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将AI技术融入千行百业研发、生产、服务全链条,在金融经济、产业转型、医疗卫生等领域积极拓展应用场景,以智能化服务水平的提升,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1 AI赋能产业转型 生产模式向智造升级
走进广西天山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透过参观通道的玻璃窗,只见一张张玻璃基板,经过多个生产工艺环节,在机械手的精准操作下,迅速完成厚度仅0.02毫米的偏光片精准贴合等系列生产流程,达到符合品控要求的产品输出。曾经依赖人工辅助的检测环节,如今已被AI质检系统全面取代。“引入AI质检系统后,毫米级问题能快速标注,产品优良率达98%以上,品质跻身国内领先行列。”该公司总裁办主任罗欣介绍。
“只要是现代化工厂,就离不开人工智能。”罗欣的感慨,道出了企业对智能化发展的深刻认知。作为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天山电子早早踏上了人工智能的发展赛道,不断升级迭代。“这里将引进行业先进的人工智能产线设备,并配备全自动AGV运输车的智能仓库,进一步提高生产及仓储的智能化水平。”罗欣指着新建成的厂房说。
在灵山县,像天山电子这样的智能化转型案例并非个例。该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人工智能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助力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在百菲乳业的生产车间,全自动智能包装生产线的管道纵横交错,水牛奶经10个智能驱动单元灌装后成为盒装产品,双工位机械手一次性抓取6盒自动装箱,再由螺旋提升机运送至仓库。“一条产线每小时能灌装2万盒牛奶。”百菲乳业董事会秘书陈少兵的话语中满是自豪。
在无人仓储车间,机械手臂自动将牛奶箱码垛、塑膜,再通过传送带送至指定库位。“仓库可同时储存180万件牛奶,眼下正值中秋、国庆出货高峰期,每天出货三四十万件。”陈少兵介绍,从订单接收至出库,全链路实现无人化操作,出库响应时间仅需15分钟,这背后正是先进AI算法对仓储布局和调度的优化成果。
作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在AI的赋能下,百菲乳业正全面推进水牛奶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助力巩固广西水牛奶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县域工业高质量发展树立了标杆。
2 AI点亮特色产业 智慧农业跑出加速度
灵山县素有“中国荔枝之乡”“中国奶水牛之乡”美誉,特色农业资源丰富。面对农业现代化转型需求,灵山如何破局?答案是:数字赋能、科技兴农,让人工智能成为推动特色农业提质增效的新引擎。
9月22日清晨,灵山县新圩镇凤凰果场的荔枝林里,航测员钟朋志轻点遥控器,无人机立即升空,沿着预设路线低空巡航,高清摄像头实时捕捉着荔枝树的生长状态。“我们有2000多亩荔枝树,分布在7个果园,以前人工巡视完需要好几天,现在用无人机,不到半天就能完成。”广西灵山千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璜介绍,如今,技术员只需在电脑上打开无人机传回的高清照片,就能及时作出养护决策。
“收集足够多、质量高的高清照片,形成荔枝表征图像数据基底,这就是我们加入AI技术革命的‘门票’。”陈璜介绍,借助“无人机+AI”巡防技术,相当于给每一棵荔枝树装上了超高清摄像头,农户能从视觉数据中快速掌握整个果园的情况,精准开展养护工作,让传统荔枝种植搭上了智慧化快车。
不仅是荔枝产业,灵山县还在农产品流通环节注入AI动能——建成广西首个农产品公共产地仓,引入视觉分析、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农产品智能分选分级、冷链保鲜、快速配送“一条龙”服务,日处理量达10万件,效率较传统仓库提升10倍。
而作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主导产业,灵山县奶水牛在养殖环节,建设“5G+AI”智慧牧场,用环境传感器、智能饲喂机器人实现牛舍环境自动调控、饲料精准配比,每头牛日均养殖成本降低15%,产奶量增1公斤;引入AI视觉诊断技术,通过行为特征与体温数据构建健康评估模型,疫病预警准确率超90%。
3 AI融入政务医疗 便民服务更贴心
“点开手机,在智能问答里输入‘公司注册需要什么材料’,清单、地点、咨询方式全出来了,太方便了!”在灵山县行政审批中心办理业务的李先生对智能政务服务赞不绝口。
这一便利的背后,是灵山县搭建DeepSeek政务大模型县级应用范例的成果。该县通过整合全县政务数据,开创“智能问答—精准推送”服务新模式,窗口人员输入关键词,就能快速获取所需信息,简化了办事流程,减少群众等待时间。另一方面,在“灵山政务”公众号搭载智能问答系统,群众提问即可获取精准信息。灵山县行政审批中心网络技术股负责人梁华昌介绍,自AI应用上线以来,政务服务问题响应时间缩短至数秒,解决率超90%,群众满意度大幅提高。
AI带来的便利,同样延伸到医疗卫生领域。灵山县人民医院放射科诊断室内,科室主任陈建铭点开“联影AI医学影像辅助诊断系统”,与同事复盘患者何女士的诊断病例。大屏幕上,蓝绿色的脑部CT图如同“迷宫”,系统却能在毫米之间精准定位病灶并得出诊断结论。“以前人工确认血栓位置要30分钟,现在用AI,1分钟就能精准定位。”陈建铭感慨道。
为提升诊疗水平,灵山县率先在县人民医院引入AI辅助影像检查系统,实现肺结节早筛、脑出血、脑梗死急救等领域的技术升级,影像异常病灶识别敏感度高达98%,为患者争取到宝贵的黄金救治时间。
从工业车间的智能智造,到田间地头的智慧农业,再到政务大厅、医院诊室的贴心服务。如今的灵山,正以“人工智能+千行百业”为画笔,描绘着县域数字化转型的生动图景,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加速奔跑。(罗继梅 梁悦 李家欣)
文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