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化工舆情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化工舆情 > 正文

脑机接口动态电极“神经蠕虫”成功制备

时间:2025-10-10 作者:佚名 来源: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科技日报讯(记者罗云鹏)记者日前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获悉,该院多个科研团队联合东华大学团队,成功研发出如头发丝般纤细、柔软可拉伸、能自由驱动的神经纤维电极——“神经蠕虫”。该研究首次提出脑机接口“动态电极”新范式,打破植入式电极的“静态”传统,为脑机接口电极研究与应用开辟新方向。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在脑机接口等神经接口系统中,电极是连接电子设备和生物神经系统的核心界面传感器。然而,当前植入式电极均为静态,且植入后只能固定位置、局限采集,制约着脑机接口的应用和发展。

  科研团队经过5年攻关,通过超薄柔性薄膜制备、导电图案设计等多个精细步骤,开发出直径仅196微米、柔软可拉伸且能容纳60个独立信号通道的神经纤维电极。

  为让该神经纤维电极“动起来”,科研团队结合高精度磁控系统和即时影像追踪技术,使其能够在兔子大脑内自主调控前进方向,并能稳定记录高质量生物电信号。

  科研团队利用微创植入技术,成功实现神经纤维电极在大鼠腿部肌肉内稳定工作超过43周。植入13个月后,其周围形成的纤维包裹层厚度平均不足23微米,周围组织的细胞凋亡率与正常组织相当。相比之下,传统不锈钢丝电极在相同条件下包裹层厚度超过451微米,且伴随显著的细胞凋亡反应。

  此外,在外部磁场的操控下,神经纤维电极不仅能在肌肉表面游走,还可在植入后的一周内,每天变换位置监测电极信号。


原文链接:http://gdstc.gd.gov.cn/kjzx_n/gdkj_n/content/post_478172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化工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727675229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