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化工舆情网!
化工舆情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化工产品 > 正文

兴安盟:深化科技合作 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2-09-09 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作者:佚名

  与国内1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科技合作,30余家企业与各大院大所合作实施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90余项,合作搭建院士工作站、创新中心、研发中心、教授工作站等平台载体30余个......这是兴安盟深化科技合作,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交出的“成绩单”。

  “科技兴蒙”行动实施以来,兴安盟坚持开放合作搞创新,聚焦产业发展需求,拓展“4+8+N”合作范围和领域,推行更加开放、互惠共享的合作机制,提升创新策源和成果转化能力,加强建设创新平台载体,科技合作迈上新台阶,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强化顶层设计

  多举措落实“科技兴蒙”行动

  近年来,兴安盟委、行署高度重视“科技兴蒙”行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提高科技支撑能力为重点,强化顶层设计,统筹系统布局,多举措推动“科技兴蒙”行动落地落实。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科技兴蒙”行动,兴安盟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2021年7月,兴安盟行政公署办公室印发《加快推进“科技兴盟”行动深入实施重点领域技术攻关和成果转移转化实施方案》,部署七个方面20条政策举措,聚焦重点领域和主攻方向,配置创新资源,深入实施技术攻关和成果转移转化,不断增强科技支持经济发展的能力。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兴安盟,今年3月兴安盟委、行署印发《兴安盟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这是目前兴安盟科技领域最系统、最实用的政策文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成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兴安盟推动科技创新的行动指南。

  今年年初,兴安盟召开科技创新领导小组会议,对科技创新和科技合作方面工作进行了整体部署。兴安盟委、行署主要领导多次带队赴江南大学、中国农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对接,今年上半年又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5个大院大所建立了合作关系。7月11日,成功召开了科技政策解读暨科技成果新闻发布会,发布了与袁隆平院士专家团队、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大学、江南大学、中国农科院合作的典型科技成果5项。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兴安盟制定出台了《兴安盟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真金白银”支持各类创新主体开展科技创新。近2年来,兴安盟安排近1亿元的科技资金,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仅今年1-7月份,盟本级安排科技专项资金4200万元,其中科技合作、奖补项目共支持立项90项,盟本级技术攻关项目已完成专家评审。

  推进科技合作项目落地实施

  推动科技成果“变现”

  “在兴安盟第一批9家企业与江南大学合作12个项目的基础上,第二批13家企业的16个合作项目也启动实施了。”兴安盟科技局局长赵青松说。

  兴安盟与江南大学合作一年多来,双方在科技活动、项目合作、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7月27日双方在无锡举行科技项目对接会,共同为“黑麦健康食品联合研发中心”揭牌,兴安盟成果转化中心与江南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签订成果转化储备项目,13家企业与江南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产学研合作迈上新台阶。8月22日,江南大学•兴安盟科技成果推介交流会在兴安盟成功举办,进一步畅通了校企沟通渠道。

  

  今年以来,兴安盟继续推进与“4+8+N”合作主体的合作,联合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南大学、吉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1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达成科技合作项目34个。目前,所有合作项目均在有序推进和具体实施中。

  “今年上半年兴安盟成功转化先进科技成果近20项。”赵青松介绍,兴安盟紧扣发展需求和实际,不断拓展对外合作领域,将合作向纵深推进,加速科技成果“变现”,不断增强科技支持经济发展能力。

  强强联合,打破创新资源短缺壁垒,一批先进科技合作成果在兴安盟亮出科技“硬实力”。“北方寒地水稻及区域耐盐碱水稻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项目成功实现了3年亩增产100公斤的目标;源陆食品与江南大学成功研制出20余种黑小麦烘焙食品,与爸爸糖、桃李等国内知名连锁集团建立了合作;顺源农机与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大学合作研发的气吸式免耕电控高速智能大型播种机,作业时速达到21公里/小时,远超国家提出的“十四五”时期重点研发高速免耕播种机作业速度目标,打破以往依赖进口农机的局面,有效降低农民生产成本。

  加强创新平台建设

  打造科技创新“高地”

  瞄准前沿,兴安盟积极争取与国内优秀人才、科技平台合作,大力支持创新平台建设,全力构建良好创新生态,着力打造科技创新“高地”。

  中博农胚胎生产实验室为推动兴安盟高产奶牛育种、繁育、改良转型升级和打造高端奶源基地提供强大技术支撑,填补了当地奶牛产业科技试验基地的空白;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共建牛业教授工作站、羊业教授工作站等平台,创新科技合作和科技人才培养模式,以科技赋能传统畜牧业,推进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一批重大创新平台相继落地,托起兴安盟发展的“创新脊梁”。

  围绕兴安盟水稻特色产业发展与盐碱化治理需求,袁隆平水稻专家工作站与本土企业合作攻关,育成品质好、高抗性、产量高的水稻新品系20余个,审定品种3个,累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3项,推广面积近60万亩,传统稻单产最高达到715公斤,帮助7.5万名稻农人均年增收三千多元,使兴安盟水稻种业创新工程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2021年,依托袁隆平水稻专家工作站,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兴安盟分中心、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相继落户兴安盟,并启动建设兴安盟试验基地。

  

  “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兴安盟分中心使我盟又增加一个国家级研发平台的分中心,拥有了‘两中心一基地’。”赵青松介绍,今年,兴安盟新增联合实验室、教授工作站等平台载体13个,平台载体总数达到57个。

  赵青松表示,优势资源的有效结合,让兴安盟跳出了创新资源短缺的壁垒,通过“引智借力”“借船出海”,有效将盟内外的人才、科技、服务、资本等高端创新资源集聚起来,实现科技创新“弯道追赶”。下一步,借助已合作的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人才资源,推进各类创新平台建设,加快筹建兴安盟绿色发展产业技术研究院,将合作的大院大所资源进行统筹配置,推进科技资源高效利用。


原文链接:https://kjt.nmg.gov.cn/kjdt/mscx/202208/t20220829_212026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化工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727675229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