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化工舆情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风吹过稻田,我就想起您”

时间:2024-05-25 作者:佚名 来源:海南省科学技术厅

  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逝世他用毕生心血,浇灌稻田飘香今天,袁隆平院士逝世三周年国士已去,精神长存缅怀袁老。

  01

  他毕生的梦想

  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袁隆平一生都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

  研究、应用与推广

  他毕生的梦想

  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1930年9月7日

  袁隆平在北京协和医院出生

  1949年,19岁的他考入西南农学院

  将农业视为终生的奋斗方向

  1961年7月的一天

  袁隆平在试验田选种

  意外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稻

  深受启发

  从此走上研究杂交水稻的科研之路

  

  从1964年开始

  袁隆平全身心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

  自1976年起

  杂交水稻的成果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

  使我国水稻的单产和总产

  得以大幅度提高

  

  “一粒粮食能救一个国家,

  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

  袁隆平把毕生精力都贡献给

  杂交水稻研究事业

  收获的无数荣誉和奖励

  也是他一生耕耘的见证

  02

  袁隆平的两个梦

  被不断书写出新的续集

  “我一直有两个梦

  第一个是‘禾下乘凉梦’

  就是追求水稻的高产、更高产梦

  第二个‘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如今,袁隆平的这两个梦

  被不断书写出新的续集

  “山上种谷子、山下种水稻”

  成为现实

  “山上要种杂交谷子,山下要种杂交水稻,

  这样我们国家的粮食就安全了”

  “杂交谷子之父”赵治海透露

  2021年袁隆平院士曾与他交流过

  “山上种谷子、山下种水稻”的想法

  可惜这个计划因袁老去世而遗憾搁置

  但好消息是

  如今,杂交谷子已经在

  袁老试验杂交水稻的地里

  结出了沉甸甸的果实

  曾和袁老并肩作战的他们

  正在钻研“再生稻”

  “再生稻”是水稻家族的新成员

  拥有“超能力”

  同一株水稻收割后还能重新抽穗结果

  这颠覆了栽培稻只能收割一次的生物极限

  研究这项技术的李建武

  曾是袁隆平院士科研团队的一员

  中国杂交水稻

  帮助马达加斯加人民自给自足

  为帮助马达加斯加提高粮食产量

  袁隆平的团队对当地农民进行田间教学

  同时把现代农业的思维和方式

  带到马达加斯加

  如今,中国杂交水稻

  在马达加斯加种植面积越来越大

  马达加斯加人民通过种植杂交水稻

  实现了粮食自给自足

  

  不仅如此

  目前,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亚、

  美国、巴西等国也大面积种植杂交水稻

  中国杂交水稻

  正在造福世界人民

  

  03

  网友:

  袁爷爷,我们一定好好吃饭

  袁隆平曾说

  “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

  他的精神也影响着无数青年

  “风吹过稻田,我就想起您”

  “袁爷爷放心吧,我们会好好吃饭的!”

  “有人一直记得您,您就一直在”

  

  粒粒皆辛苦,后辈不敢忘

  稻花深处

  皆有对袁老的怀念

  


原文链接:http://dost.hainan.gov.cn/kjxw/mtjj/202405/t20240523_366813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化工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727675229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