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5年,我国在高质量发展框架下的绿色发展取得阶段性成绩,但后续任务依然艰巨。2030年要实现碳达峰,并在其后的30年时间内实现碳中和,任重道远,需要科技进步、管理进步和经济社会全面转型。
近年来,石化行业通过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入园、建设智慧园区与智能工厂等举措促进清洁生产;通过加快推进炼化一体化,生产过程中的废物产出量大幅降低;通过改善煤化工工艺,污水产出量减少了50%以上。但由于石化产品种类多、生产周期长、生产工艺复杂,绿色发展当前仍然是石化行业,尤其是精细化工领域的短板之一。
因此,石化行业要统筹兼顾、内外兼修,走具有中国特色绿色转型之路。
第一,要营造绿色转型的良好条件。中国的石化行业要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国家,特别是REC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国家的产业分工合作,吸引绿色投资,避免工业产品出口风险。
第二,要在大格局中开展绿色转型,实现优势发展。“十四五”时期,石化行业要以城市群、大江大河流域和区域为单位,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防止低水平重复投资和无序竞争。
第三,要通过智能化提升风险管控能力。我国化工智慧园区和智能工厂建设已起步,部分成果极具推广价值。石化领域绝大部分安全和环保事故可防可控。例如,河北盛华和江苏响水的两起事故,经调查后发现,如果这两个园区把全域感知功能用好,将园区管理的安全生产环节和环境保护管理环节衔接起来,事故就有可能避免。
第四,要综合提升各领域的专业技术服务能力。参考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培育一批集安全生产、生态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专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第三方综合技术服务机构。同时,要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由国家层面组织重大环保技术攻关,从根本上解决制约企业绿色生产的问题。
与此同时,要正确处理生产发展和生态文明之间的关系。绿色发展必须依靠工业的支撑,不能忽视石化行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和对绿色转型的经济保障作用。因此,要通过实现高质量的工业化和城镇化,采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方式,实现城乡和工农的联动发展。只有优势工业的保障、特色绿色产品和服务的支撑、大中型城市需求的拉动、城市投资者的促进、国家通过转移支付实现的高标准生态补偿,才能实现城市和乡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新局面。
安全制造、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是今后工业领域的三大主旋律,石化行业发展关乎我们的日常生活,绿色是我们能够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财富。